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刘德福

  文言文教学容易走向两个误区:1.把文气贯通的文章、情思充沛的文学作品和丰赡深邃
的文化作品变成古汉语学习资料;2.割裂文章整体圆融感,形成操作上的文义简单串讲。
  汉语,因秦始皇统一文字而成为一种横跨二千多年时空而从根本上不会阻隔古今交流的
语言,这就形成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可以融会贯通的局面。文言文是经历几百年上千年时空
的淘洗留存下来的汉语文学文化文章精品,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汉语独特魅力、美感、语感以
及中国文化感悟,宋代鸿儒张横渠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事
开太平”的读书理想,可以在学习文言文中得到体现;当大量的或者是拙劣的翻译文本充斥
书坊课堂的时候,未受别种语言侵袭的纯洁的文言文当是中国人的最后的语言之根,这是我
们独特的文化心理、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的最后防线。因而,文言文教学要以诵读为切入点,
把文言文当文章读,还先贤文章以文气。这是我避免第一个误区的方法。
  避免第二个误区的方法是:寻找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把握文章内容的神,
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考从无序走向有序,阅读理解从迷惑于文言和现代文的差异走向
感悟到文言文的内涵。
                 甲 诵读式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2.读出标点、句段的停顿。3.读出文言虚词的语气。4.
读出文章情节内容的意味。5.积累文言字法词法句法。
  教学重点:1.文言词语语气的把握和诵读。2.从文言虚词的语气推断人物心理。
  教学原则:以学生诵读为主要课堂活动,以教师点拨控制为主导,以诵读启发学生思维
为训练主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文 教师范背一遍文章,学生齐读两遍,教师听音,纠正字音。(在读、听中进行
字音教学,省时高效)男生齐读,女生合书听,默译,女生读,男生亦然。(听译训练,培
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能力,为下面的译文打下基础)
  二、译文 原则: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运用二把法:1.把注释搬上课文。2.把问题提给
老师、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或写在黑板上。(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问中,
教师决定点拨的重点)
  三、讲文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固定用法、重
要句式”的课件,学生做笔记,教师针对学生口语提出的、写在纸条上黑板上的问题补充讲
解。(由于时间关系,多媒体展示环节可放到自习课或晚自习,课上只对提问进行点拨)
  四、作业 在笔记本上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文言文字法词法句法。
                  第二课时
  一、诵文——教师点拨示范:
  师诵第一段,要读出“也、焉耳矣、亦然、何也”中梁惠王的自夸、指责的语气。
  学生齐读,体会以上文言虚词的读法。
  提问:从这几个文言虚词读法上看,梁惠王当时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资料:孟子曾三次见梁惠王。第一次: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第二次:梁惠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