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3700字。
初一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检测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语言积累和运用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归省( ) 纠葛( ) 家眷( ) 行辈(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fú( )水 yōu( )扬 兽jī( ) jiǎo( )洁
3. 填写下列词语中所缺的一个字。
高谈( )论 ( )扬顿挫 屏气( )神 ( )雀无声
4. 在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是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为当家,夏间便大低回到母家去消夏。( )
(2)似乎容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
5. 选出不是比喻的一句是( )
A.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B. 月亮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C. 他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
D. 他们朴实的就像那片高粱。
6.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要严格遵守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 我想凭着对时间的有效利用,来延长我的学习时间。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黄金时代。
D. 父亲爱足球的习气好像似乎有所改变。
7. 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朝代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楼》——王勃——唐代 B.《相见欢》——李煜——唐代
C.《泊秦淮》——杜牧——唐代 D.《龟虽寿》——曹操——东汉
8. 根据提示填空。
(1)“ , ”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
。
(3)海内存知己, 。
(4) ,却话巴山夜雨时。
(5)夜久语声绝, , 。独与老翁别。
9. 判断正误。
(1)《社戏》主要记叙了“我”和农家小朋友夜间看“社戏”的情形,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和无私的高尚品质。( )
(2)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
(3)“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一句中的“奢侈”一词,属贬词褒用,指付出多,代价大。( )
(4)“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句中的“沉淀”是动词。( )
二. 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 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
2. 给加点字注音:
踊跃( ) 蕴藻( )
3. 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 第二段文字的“他”指代 ,“豆麦蕴藻之香”是对前面“ ”的照应。
5. 加点的文字的“铁的”与前面“ ”一词相应;“踊跃”与前面“ ”一词相应。
6. 我却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7. 这段文字是从 的角度描写景物的。
8. 对文中的“自失”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