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2002年11月,初到深圳,校领导让我上一节探究课。因是初到华富,作为老教师我也没好意思问本次课究竟要我“探究”什么。又因我们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基础差,我就擅自作主讲了一节考核课。课后,从听课的领导教师的话语里,我听出了一种意思:课虽不错,可太传统,未能紧扣广东深圳目前课改实验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精神。经反思,我重新调整思路,在另一个班我引导学生读、写、听、说,由课内到课外、由动物到人类,变“讲堂”为“学堂”上了生动一课。
教学目标:
1. 理解全文主旨,学习斑羚们为了种类的生存甘愿牺牲自己的可贵精神。
2.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在读与思,学与练,反馈与迁移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程回放:
一、 导入:采用讲故事、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
不久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有两个小女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因经不起小河里那有趣的小鱼儿的诱惑,来到河边玩水,一不小心,其中一个女孩滑进了小河,流动的河水快速转动着她。“救命呀,有人落水了!救命呀……”河岸上的小女孩高声哭喊着,随着叫声,河边迅速聚集了很多人,有老、有小、有年轻力壮的。“快救人,谁会游泳,快救人呀!”水中的女孩在不远处的水中挣扎着,河岸的女孩跪在地“我求求大家,快救救我妹妹……”“救人?可以呀,给我多少钱?”一个穿着时髦的小伙子似笑非笑地说。岸上地人议论着,哭叫着,水中的小姑娘渐渐地没了踪影……
今天我要讲的却是一个绝然不同的故事:一群斑羚被逼上悬崖,陷入了绝境,老斑羚为了种群地生存,毅然选择了死亡,唱响了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颂歌。这篇课文就是《斑羚飞渡》。
二、 播放录音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迅速熟悉课文,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听完后,让学生边观看动画(再现斑羚飞渡那悲壮动人一幕的动画),边复述课文。
三、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多向假设,采用抽签的形式,分组讨论。
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其形式是读写说相结合,以“写”促“读”,以“说”验“读”。题签如下:
1、假如你是这个故事里的一个猎人,目睹了这悲壮的一幕,回家后你最想对亲人说的是一些什么话?
2、假如你是那只“像流星似的”最先试跳跌下悬崖的老斑羚,说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3、假如你是一只听懂了镰刀头羊几次“咩”叫意思的年轻斑羚,请你转述镰刀头羊每次所说的话。
4、假如你是那只成功指挥了这次飞渡的镰刀头羊,在告别世界的这一瞬,你最想对人类说的是什么?
5、假如你是本文作者,见证了这整个事件后,你联想到了我们人类的哪些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