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070个字。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邓稼先 
  教学维度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知道本文的有关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文章叙事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写法。 
  3、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旧课 
  二、学习《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三、题目解说; 
  文章以“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为题,表明本文的内容与爱因斯坦和原子弹有关。全文也以此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展开了人物的伟大品格。 
  四、背景资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爱因斯坦也是一位进步的科学家,他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民永远纪念他。 
  秦关根的《爱因斯坦》用传记的形式描写了爱因斯坦的一生,也通俗的介绍了相对论的历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