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7张,重点把握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和抒情性。附配套教案。
约5440字。
  选修课《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神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运用提要勾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
  执教:黄财武
  授课班级:连江县第三中学高二(5)班
  授课时间:2008年12月24日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课文的字词并了解了课文大意,今天我们来看看这篇盛传千年而不衰的奇文,到底魅力何在?
  我们先来看标题“六国论”。
  1、六国具体指哪六国?幻灯投影战国七雄形势图。
  韩、魏、燕、赵、楚、齐、秦是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从土地面积看,楚国最大,秦、赵、齐次之,魏、燕又次之,韩国最小。从地理位置看,秦在今陕西、甘肃和川北地区,韩、魏、赵与秦为邻,楚稍远之,齐、燕离秦国最远。
  2、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围绕六国失败的原因展开论证。从表达方式角度来看,它是一篇议论文;从文章内容看,它是一篇史论文;从文章主旨看,它是一篇政论文;从古代文学体裁上看,它是一篇散文。今天我们就从这四个角度赏析《六国论》。
  二、议论文的逻辑性(整体感知)
  《六国论》作为一篇议论文,在行文结构上带有很强的范式性,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
  现在我们共同完成本文结构图的绘制,以体会其严谨的论证。
  同学们还记得议论文三要素吗?论点、论据、论证。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请在课文中画出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史实
  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
  据史料知,只有韩魏楚三国赂秦,齐燕赵并无赂秦行为。
  3、总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当析为哪两种情况展开论证?
  赂秦与不赂秦
  4、于是,作者提出哪两个分论点?请在课文中画出来。
  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5、这两个分论点分别对应哪些段落?第二、三段。
  6、第二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都有哪些论据?对比论证、引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