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50个字。
例说“关键词”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重庆市巴川中学李永红
李永红重庆市铜梁县巴川镇重庆市巴川中学小班教育研究室邮编:402560
电子信箱:cqlyh67@yahoo..cn
电话:15923169957(机)(023)45912802(小灵通)
摘要:关键词运用于阅读、写作,有助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思维能力。关键词运用于阅读,可清晰梳理故事情节,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用于写作,有利于审清题意,构思组文,是文章主题凸显,结构严谨。
关键词:关键词阅读写作
我们知道,在搜索引擎中检索信息都是通过输入关键词来实现的。“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1],也指表示文献实质意义的那些名词或词组,是反映文献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常出现在文献篇名或文献正文中。随着网络的发展,关键词被广泛运用于网络搜索引擎,关键词概念的使用也已经大大突破了原有的范围。把关键词概念运用于语文阅读和写作之中,对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一、“关键词”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读书常常是走马观花,读前任务不明,读中很少思索,读后一脸茫然。要让学生能够高效读书,除了必须尊重学生个性,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视读书为乐事,让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心灵发生碰撞,撞出火花之外,在方法指导方面,教师要指导和训练学生高效读书。方法之一就是学生读书时要读有所得,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而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常常需要做适当的概括和提炼,“抓关键词法”不啻一剂良方。所谓“抓关键词法”,即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信息,直接从文中提取或者提炼出能概括全文内容或揭示全文主题的词语或者短语。相对于文献范畴关键词的作用即归类和检索,语文课文关键词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从而更好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以及更好落实教学目标。[2]
1、抓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梳理课文情节,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手段,其关键能力是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训练此种能力,可以以“抓关键词法”为载体,进行有效训练。
比如阅读童话《皇帝的新装》,评人物、明道理、知写法的前提是理清童话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如果抓住关键词就可迎刃而解。从贯穿全文线索的角度思考,这篇童话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表明事线的“骗”,一个是表明物线的“新装”。围绕事线“骗”很容易就可梳理出童话的情节:骗子行骗——官员助骗——皇帝受骗——小孩揭骗。文章标题为《皇帝的新装》,学生非常容易地可以抓出“新装”这一关键词,围绕物线“新装”更容易理清故事情节:皇帝爱新装——骗子诱新装——官员看新装——皇帝看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
2、抓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
让学生说一件事,学生常常说不清楚;让学生精准地概括一件事,学生更难以精炼表达。中考常有概括事件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我们也许会给学生这样的方法提示,一要会捕捉阅读内容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二要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用最精炼的话解决问题,不能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但学生对这样的方法指导仍不明要领,头脑仍不免糊涂。“抓关键词法”就可以让此类指导落地,让学生感觉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