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20字。
高三晨读材料
一.诗词鉴赏: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只答“思妇形象”扣1分) (2)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极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手法1分,内容理解2分,艺术效果1分)
二.文言文翻译::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王安石《上人书》)
三.经典小故事,人生大哲理
提醒自我
曾听过一个故事
一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很危险。于是见有人向那里走过去,她就很善意地提醒:“那堵墙快要倒塌了,远着点走路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有予劝告。3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没有遇上危险。第4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它怎么就不倒呢?眼见着要倒啊!”她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墙根底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终于倒了,老太太被淹没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人生真悟: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四.翻译答案:
再说,所谓文章,(是)一定要有益于社会罢了;所谓修辞,(就)好像器具上面的雕刻和绘画,如果(光是)花巧而且华丽,不一定适合使用;如果适合使用,也不一定花巧而且华丽。总之,以适合使用为根本,以雕刻绘画作为它的修饰罢了。不适合使用,不是制造器具的本意;不加以修饰,那结果也像这样吗?不是的。但修饰也不是可以不顾的,(只要)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就可以了。
五.作文:“责任”话题作文
阅读下面一则题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的消息,按要求作文。
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一定体会到什么叫强烈的责任感。请你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点拨]
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这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它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