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00个字。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3、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这么写,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4、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7、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观点:舍生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