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34张,以学生自学为主,又以丰富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符合教师自渎课的教学思路。说课稿约3030字。
《马说》说课稿
一、导入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其实这除了人才自身才华素质,还需要外部的条件,如机遇等。而当中我们又通常把善于发掘人才的人称作什么呢?对,伯乐。而唐代的韩愈在《马说》一文当中就探讨过上面这个话题。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
二、作者、背景介绍
作者: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
背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
体裁:《马说》题目中的“说”,按照预习提示这是一种体裁类型。那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初中阶段还学过哪一篇古文是同属于这种类型的?《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也称“杂说”。而它较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写法灵活、自由。“马说”即谈马,论马。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梳理字词。我们已经要求大家做好预习(先请大家拿出预习作业),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翻译、互相补充。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先标出来。我们最后在一起解决。
四、语句翻译
(一)重点词语
(1)千里马:日行千里的良马。(本文指人才)
(3)辱:辱没。
(5)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8)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10)等:等同。
(11)常:普通的。
(12)策:用鞭子打。
(13)道;正确的方法。
(14)尽:竭尽。
(15)材:通“才”,才能。
(16)鸣:鸣叫。
(17)通:通晓。
(18)执:拿着。
(19)临:面对。
(20)知:识别、了解。
(二)常用词积累
(1)而:可是,但是。
(2)故:因此,所以。
(3)于:在。
(4)之:的。
(5)以:凭借。
(6)虽:即使。
(7)或:有时。
(8)其:代“千里马”。
(9)是:这种,这样。
(10)能:A、能够;B、能力。
(11)安:怎么。
(12)之: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