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80字。
  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诗歌鉴赏专题
  (浙江省温州十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0、21题。(6分)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0.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景象:
  原因:
  21.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3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2.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20.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2分,写出三个得满分);原因:“无侣”或“单栖”(1分)
  21.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3分)
  22、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解答学生的疑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考试命题中,标准化试题却泛滥成灾。这种标准化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而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能求同,不能求异;只能唯一,不能举一反三。这样既扼杀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又会导致语文教学的程式化、刻板化。(意思对即可)(5分)
  (浙江省杭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禾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22.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的景象。(2分)
  23.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