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820字 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
  -文学类阅读专题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l4题。
  画家和职业经理人
  邵孤城
  安生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超乎寻常的绘画天赋。他刷刷几笔,就能把正在讲台上滔
  滔不绝的老师的光辉形象留到纸上。
  可是,老师们不知道,安生的父亲,其实是一名真正的画家。
  安生的父亲是一名画家,却吃了画画的亏。十年浩劫,他被下放到农场,等他从遥远
  的新疆回归故土的时候,看见的是妻子小小的坟茔。
  所以,当我们的美术老师牵着安生的手来到安生父亲面前的时候,他的父亲冷冷地
  说:“你以为你有资格调教我的儿子吗”
  美术老师局促不安又尴尬异常地坐了片刻后起身告辞,从此再不提教安生画画的事。
  但是,安生偷偷的学,偷偷的画,到高中的时候,他的画已经在学校里小有名气了。高三
  那年。安生决定去报考美术学院,当然征求了父亲的意见。
  “你知道什么是并底之蛙吗”安生的父亲有些不屑,“你至少得拿几个奖回来证明给
  我看吧!全国的不说,市里的总该有吧”
  安生开始频繁地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类美术比赛,当然,结果都在他父亲的预料之中,
  他不仅没拿到奖项,甚至连自信也在这期间被消磨殆尽。
  安生问我:“你说,我能成为一名画家吗”我坚定地点头:“安生,如果你也成不了
  画家.没人会成为画家的。”安生感激地看着我:“谢谢你。我准备再去参加一次比赛,最
  后一次。”
  安生给我看一张当天的报纸,有一则本地一家企业征集产品徽标的启事。
  然而当结果公布出来后,安生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安生彻底放弃了,高考时,他按照父亲的意思,以高分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管理学
  院录取。
  然后,我们开始了各自的人生。我陆陆续续从他的老父亲处知道他的一些情况,毕业
  后,他先是留在北京一家国有企业,然后跳槽到广东一家跨国公司,从基层的管理人员一
  直做到了中国区助理总裁。他的父亲,非常满意安生的现状。
  我们再见面时是在谈判桌上,我所在的啤酒厂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而安生的公司
  愿意收购、我是用我们自己生产的“芦花”牌啤酒招待安生的,我说,“芦花”牌啤酒现
  在是我们的,但很快就是你们的了.你该好好喝一杯!
  酒端上桌的时候,安生没有说话一他很久都默默注视着那几瓶酒,然后,伏在桌子上
  失声痛哭。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痛哭的其实应该是我啊。
  安生指着“芦花”牌啤酒的商标图案说:你知道吗我参加的最后一次比赛,画的就
  是这个徽标啊!
  我帮安生找到了那次的评委会主任,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件事,他对安生说:“你是
  安佑之老师的儿子吧,你的父亲说,不能让你得奖。可是,啤酒厂的人非常喜欢你的作
  品,执意要拿它去做商标。”
  啤酒厂并购成功后,安生给我打过一次电话。“我父亲常说,‘有心栽花,花未必不
  成;无心插柳,柳也未必成荫’。我现在明白了,我就是父亲有心栽下的那株未必不成的
  花啊!”安生在电话里有些欲言又止,良久,他告诉我:“我辞职了,我又开始画画了。我
  想,我能做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就一定能做成一名优秀的画家。可是,你说,我这样
  做,值得吗”
  我顿了很久,说:“也许值得吧!”
  电话那头,很久不出声。然后,我听到轻轻的一声叹息。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十年浩劫中,安佑之因为画画而被迫离开妻子并永远地失去了她,为了避免儿子
  重蹈他的覆辙,他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来阻止安生学画。
  B.“你的父亲说,不能让你得奖”一句话让读者明白:为了打消儿子学画的念头,
  父亲要儿子获奖却又利用自己的影响不让他获奖。
  C.事业有成的儿子在得知当年的真相后,为了报复父亲,毅然放弃了自己的职位,
  重新拿起画笔,继续圆上儿时的梦想。
  D.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安排了大量的对话、心理等描写,成功地塑造了父亲、
  安生这两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地体现了批判性的主题。
  E.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对父亲的批判并不完全是作者本意,实际上作者对父亲也有
  同情的一面,十年浩劫父亲是个受害者,对儿子学画的干涉也是出于父爱。
  13.安生的父亲对美术老师说:“你以为你有资格调教我的儿子吗”这里的“资格”
  指的是什么(4分)  t
  答:
  14.作者极力渲染安生的绘画天赋和对绘画的热爱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探究。(6分)
  答:
  (甲)(15分)
  12.(5分)
  c D(C.“为了报复父亲”的说法有误D.“大量的”“心理”“描写”说法有误)
  13.(4分)
  安生的父亲所说的“资格”既指教绘画的专业素养,更是指导安生生活方向的资格。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
  答案示例l:作者极力渲染安生的绘画天赋和对绘画的热爱,与下文安生的一次次失
  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表现了“父亲”通过他的影响来阻挠安生选择绘画,并
  且成功地把儿子蒙在鼓里,达到了控制、决定儿子的未来走向的目的,有力地突出了小说
  的批判主题。
  答案示例2:作者的这种渲染,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引发读者对安生成长的期待和
  最后结局的思考,行文一波三折,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有其他说法,能言之成理即可)
  (福建省泉州一中2008-2009学期期末考试)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妈    嫂
  黄自林
  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村里人劝嫂子,说嫂子肯定会被拖累死的。
  嫂子出嫁那天,她的哭嫁歌唱得又多又好,亲戚大多都被嫂子唱哭了。那时候二角钱一碗米粉,嫂子竟然挣了三十四元三角哭嫁利市钱。村里的哭嫁女没谁能挣到嫂子的一半。
  嫂子嫁来的第三天就是九月开学。两个姐姐读初中,二哥三哥读小学。家里没钱也没值钱的东西,嫂子一分不留地拿出她的哭嫁钱,又拿出陪嫁的几匹的确良蓝布,为我们几个一人缝制了一套新衣裳。还差些钱不够,哥和嫂子就去担柴卖,我们几个也去,大大小小七个人排成一长溜儿,好多人替嫂子流泪,她是才过门三天的媳妇呀!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家乡湄河是一条养人的河。嫂子让我哥在河里捕鱼,她去圩上卖。清早晨雾未散,嫂子就在河边望我哥的竹排,夜里又挑一盏渔灯坐排尾为我哥壮胆。每当捕到一只值钱的鳖或一条河鳗,一家人都要高兴许久。嫂子出奇的倔强,明日分娩,今天还挑一担红薯苗上岭种红薯。嫂子虽苦虽累,却没病,祖宗保佑我嫂子不会倒下。
  没几年,多病的妈妈就去世了。村里有个习俗,在妈妈灵前焚一根竹筷,竹筷倒向谁,妈就最疼谁。我们一齐围着竹筷跪,结果竹筷旋了一圈儿后,倒向了嫂子。妈妈心里有杆秤,嫂子在妈妈心里的分量比谁都重。嫂子哭着向妈妈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