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5100个字。
河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检测练习题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⑴有的机场使用几台功率强大的喷气引qŠng放在上风的方向。( )
⑵柏子在sh‘忽落地,簌簌地如洒起细雨。( )
⑶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mŒ、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⑷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Œ迹。( )
2.将下列作家作品对应连线。(2分)
《黄陵柏》竺可桢
《雨的四季》贾平凹
《大自然的语言》刘湛秋
《三峡》郦道元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自:)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隐:)
⑶或王命急宣(或:)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
4.译句。(3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在下列括号中填入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2分)
例:念→(有)→(口)→(无)→(心)→含
⑴杭→( )→( )→( )→( )→航
⑵忡→( )→( )→( )→( )→性
⑶感→( )→( )→( )→( )→喊
⑷弼→( )→( )→( )→( )→百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2分)
贵州黄果树瀑布从90米高的层崖之巅猛扑下来,喷出如雹急雨,发出轰然巨响, 。
A、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
B、因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下天第一瀑。
C、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瀑。
D、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第二部分:
(一)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假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7、文段中“活的仪器”指的是什么?(2分)
8、这两段文字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是 、 、 。(3分)
9、课文前面几段介绍物候现象都是说动物或者植物,而这两段文字为什么说“生物”?(3分)
10、结合课文内容指出下列各例分别在说明什么?(3分)
⑴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⑵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⑶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