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30字。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tenglei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目标
1、开阔视野,学习社科科普文的阅读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引导学生品味、推敲语言,感受文化的思想魅力,发展想象力,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开展合作学习,乐于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
4、加强积累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9、《洛阳牡丹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洛阳牡丹的特色,使学生对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文化增添感悟,培养细致观察,深入了解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细致介绍洛阳牡丹的说明特色,体会本文用语精确、层次分明、涉笔成趣、摇曳多姿的行文特色。
3、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 解读第3、4段;揣摩理解本文“可以称得上说明文的典范”这一观点。
教学计划 3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疏通文义,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1-4);并初步梳理行文思路,解读第3、4段。
第二课时:侧重在细致梳理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5-11);侧重理解本文在简明流畅说明文字里涉笔成趣的独特说明特色。
第三课时:练习检测
预习作业 ① 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②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侧重疏通文义,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并初步梳理行文思路。,解读第3、4段
教学重难点 初步梳理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播放PPt文件(关于“牡丹”的图片及历代咏赞牡丹的诗篇)
二、文本探究 1、诵读课文 ① 听范读标字音
②再自读查漏音
2、整体感知(书后习题)
《洛阳牡丹记》原文由“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三部分组成,请判断课文各个段落分别节选自原文的哪个部分。 1—4 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5—8各种牡丹花得名的缘由
9-11 洛阳人有关牡丹的一些风俗
3、诵读第一部分,课文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牡丹并非洛阳独有,唯独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洛阳并非只有牡丹,而洛阳人唯独钟爱牡丹;
牡丹的天下第一并非地理所致,而在于个性(中气损益而极美极恶) 烘托
列举
引经典反驳
4、你赞成欧阳修的观点吗? 欧阳修观点:事物的美丑由中和之气的偏颇决定的。(唯心主义)
不赞同:由人物的审美决定的
(如:卡西莫多,有人认为他美,有人认为他丑,此类事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