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70字。本教学案适合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编有:要点概述、知识引领、深入感悟、材料补充、他山之石、知识巩固、师生互动七个项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编写:成伟        日期:2008-12-7
  一、要点概述
  唐代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一位贤臣--邹忌。
  二、知识引领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概故事梗概,解决生字生词。
  1、搜集资料。了解《战国策》和本文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昳(     )丽  朝(     )服   衣冠(     )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
  昳丽:                                     
  窥:                                    
  旦日:                                    
  美我:                                    
  私:                                    
  蔽:                                    
  面刺:                                    
  闻:                                    
  间进:                                    
  期年:                                    
  3、质疑: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4、深入感悟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5、材料补充
  1、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摆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2、背景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游说诸侯采纳。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