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字。
好文章,天天见——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宁紫云邮编412008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是新课改中最热门的话题, 《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语文老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是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怎样才能尽快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第一是要让学生走近作者,积蓄探索作品的情感; 第二是要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第三是要让学生体验反思,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爱情是文学作品亘古不衰的话题,语文教学则是新课改中最热门的话题。语文教改备受各界关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诚惶诚恐。虽然各位行家观点不一,教师实践中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对语文长久的深厚的素养和修养,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训练有素”,从内涵上说,包括语文知识(语文学科知识及其课程涉及的百科知识),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语文审美(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欣赏美)等方面内容,涵盖如此丰富的语文素养,要求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从传统的“知识能力”一维目标,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转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和对话,《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实践出真知,进行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的群体活动。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确定现代民主意识,尊重维护学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性机会,教师也有足够余地的结合自己个性和知识结构依据自己职业判断力,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下创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与当前英国教育所提倡的以社会结构心理学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