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孤独之旅
作者:张昊
[课内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的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的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过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了母亲,想起了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1、写出上文和“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中“疲软”相照应的句子。
答:
2、第(5)段中“他哭了起来”,而第(7)段中“但他没有哭”,如何理解杜小康哭和不哭的原因?
答:
3、(9)段中“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6)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5、小说结尾,杜小康捡起一颗鸭蛋惊喜的大叫。请你联系前文,想象他会想到些什么呢?
答:
[课外美文赏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阴影与阳光
14岁的中学生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