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40个字。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⑵、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反复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⑵、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象、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设想】
1、适当联系时代背景,使学生明白诗人为什么要歌唱,以便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2、重点
⑴、反复朗读并背诵,理解诗意及抒发的感情。
⑵、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
3、难点
⑴、领会诗人情感,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⑵、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4、本诗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整体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进而寻找哪些诗句表达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这具体在诗的二、三节上。丰富的想象力,能增加诗歌的生动形象性,让诗人的感情流露的更真切,因而应重点研读这两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设置情境:我们经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青少年或青少年时期呢?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思考。
如“花季雨季”、“花样年华”、“花季少年”……
2、激情导人:
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花季雨季”。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国土沦陷,民族处于危亡的关头。许多爱国青年纷纷投身于汹涌的抗日救亡浪潮中。一位诗人就以豪迈的激情为他们创作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二、作者及有关背景。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8年,作者到延安,亲眼目睹了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创作思想较前期(主要表现对生活的不满),有了很大的改变,写出了大量热情讴歌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作品。《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就写于这一时期(1942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抗日军民,特别是延安的青少年们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一边学习,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诗人从中感受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豪迈的激情创作了这首诗。
代表诗集《汉园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