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00字。
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测试(D)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9分)
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谈央视新栏目《大家》
陈四益
①《大家》这个栏目在央视出现不过两三个月,但已以其不俗的表现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据说,收视率颇高,我也是很喜欢的。这或许因为与众多新闻栏目不同,它不是追逐即时的信息,而是更关注于历史——准确些说,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②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几千年中,像中国这样有完备系列史书的国家不多。中国的史书又有自己的特点,以体裁论,大抵可以分作叙事与述人两类。前一类,即所谓编年体,在叙事中见人;后一类,即所谓纪传体,在记人中见事。最近五十年,历史的编纂有了新的体裁,更注意于规律的阐释,而对人、对事的记述,反倒显得粗疏、简略了。这或许是因为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被曲解,因而担心详述个人的事迹会有英雄史观之嫌吧,但缺少了对人物生存、活动具体描述的历史,常常流于概念的历史、数字的历史、乏味的没有生命律动的历史,甚至容易流为根据主观需要随意编造的历史。若不是学校开设了课程,这样的史书实在很难令一般人有卒读的兴趣。
③口述历史的提倡是近年的事,但有感于新史书的缺憾,人们早就开始以回忆录和个人传记来弥补,也确实出现了一批见人见事的好作品。这些个人口述的历史虽然并不都很准确,甚至一件事情会有多种不同的回忆,但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原也正常。正是有了不同的说法,反倒有了供人比较的多种材料,可以从中探寻历史的真相,比只有一种说法、一种结论,无可比较、无可选择要好得多。只是这些个人的回忆性文字大多集中在政治事件和政界人物上,内容相对显得狭窄,尚不足以反映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④中央电视台的《大家》栏目,以新兴传媒加入口述历史的行列,为口述历史开辟了新途径,造成了新局面。它的特点有三:
⑤一是它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知识分子群体,走访了并将继续走访一大批在中国当代历史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家、医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专业成就,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造福于中国人民大众。但这样一些人物,过去的史书是很少提及他们功绩的。旧史不必说,只有儒林传,方伎传或畴人传一类书中记录了少量精于经学、医卜星相、天文历算的人物,就是新史书,也很少关于他们的记述。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大家》以电视栏目,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立传,长期坚持,可以力当代中国积累大量关于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代表人物的第一手的史料。由于这些“大家”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所亲历的也往往是关系于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大事,其史料价值自然非同一般。
⑥二是作为人物访谈,《大家》并不想简单地记录人物生平;作为杰出专家的访谈,《大家》也不想评述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与地位。这些都不是电视节目所长。从已经播出的节目看,它更想做的是探寻他们的心灵。“大家”者,大方之家也。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对科学的良知,对世界的希望,一句话,他们的心灵历程,是他们所以能成就为大家的内在动力,也是他们在专业的贡献之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家》的价值坐标,不是定位于传播知识,而是定位于如何做事,怎样做人。因此,长期的积累,这个栏目或许可以成为以形象记录的当代知识分子心灵史。特别是这些心灵的历程出自本人之口,就更有他人回忆或论者研究所不能替代的价值。
⑦三是比之于纸质媒体,电视的特长,是在语言之外还记录了“大家”们的神情、语态。古人说,读其书,想见其人。有了电视,就可以让人不仅知其思,而且能闻其声、见其风神。这些在今天或许不以为有什么重要,但积累下来,将是十分难得的史料。司马迁写《留侯世家》毕,写道,没有见到张良画像时,以为他一定“魁梧奇伟”,及至见到画像,则“状貌如妇人好女”,因而感叹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可见,一个人的形象资料,对于研究人物也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
1. 从文中看,央视《大家》这个栏目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是
(2分)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中国的传统史书的体裁大抵可分为叙事与述人两类。
B.中国最近五·卜年来史书编纂的新体裁是在叙事和述人的基础上注重了规律的阐述。
C.缺少对人和事具体描述的历史,有时容易变成根据主观需要而随意编造的历史。
D.最近五十年,历史书的编纂常常流于概念的历史、数字的历史,使得史书变得简单乏味,令一般人无法卒读。
E.根据各人的回忆来撰写的“口述历史”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叙述并不都很准确,同一件事情会有多种不同的回忆,因此难以从中探寻历史的真相。
F.目前个人的回忆性文字大多只是集中在政治事件和政界人物上,内容相对显得比较狭窄。
3.文中第③段中说口述历史的产生是有感于“新史书的缺憾”,从文中看,新史书的“缺憾”具体是:(2分)
(1)
(2)
4.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认为《大家》栏目为口述历史开辟了“新途径”、造成了“新局面”,请联系全文说说这一“新途径”、“新局面”的价值所在。(3分)
(1)
(2)
(3)
5.作者所说的“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的具体含义是
(3分)
6.如果你是央视《大家》栏目的主持人,你希望采访我们高中课本中出现过的哪一位大家,你将如何在电视观众面前介绍这位大家?请写一段介绍的文字,语言要得体。(100字以内)(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世界(节选)
铁凝
①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要过年了。
②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她应该往旅行袋里装什么了——都是些过年的东西,她将要与她的婴儿同行,去乡下的娘家团聚。
③就这样,母亲怀抱着婴儿乘了一辆长途汽车,长途汽车载着母亲和婴儿一路飞驰,不想停歇似的飞驰。
④许久许久,城市已被远远地抛在了后边,而乡村却还远远地不曾出现,铅样的天空锅似的闷住了大地和大地上这辆长途汽车,这长久的灰暗和憋闷终于使母亲心中轰地炸开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