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小题。
  上海市杨浦区200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风筝趣话
  索鸿英
  ⑴人是万物之灵,凡想得出的,总是要设法做出来,风筝便是生动的一例。我们祖先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实在羡慕,又看见风吹落叶飞舞,便萌生了风筝的创意。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巧匠鲁班就“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还有“墨之作木鸢,三年而飞”。到了汉朝,人们用竹制作框架,糊上纸或丝绸,以绳牵之,放飞空中,名曰“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别出心裁,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吹竹笛,发出嗡嗡如“铮”声,因而取名“风筝”。我国人民喜爱放风筝,春、秋两季,尤其是早春时节踏青放风筝已成为民间传统习俗。
  ⑵说起放风筝,人的心态也是各异。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同是在放风筝,心情就大不相同。薛宝钗放大雁风筝是心情舒畅,春风得意,怡然自乐。林黛玉放风筝是要“放晦气”,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子将黛玉的风筝咯登一声齐根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去了”。贾宝玉却是借景抒情,故意把自己的风筝线剪断,让自己的风筝去与林黛玉的风筝“两个作伴儿罢”。曹雪芹在这里描写放风筝的情景真是妙笔生花,其实他本人就是风筝高手。
  ⑶在科学家那儿,风筝又别有一番风采了。我国明代王逵在《蠡海集》中,记载了用纸鸢测风的试验。最著名的要数“万户飞天”试验了。我国明代有一位向往飞上天空的科学家万户,他制造了两个大风筝,并排安放,然后将一把椅子固定在风筝之间的构架上,并在椅子背面绑了四十七支火箭。一切就绪,他坐在椅子上,命人用火将火箭一齐点燃。他想利用火箭推力和风筝升力,升入天空。结果一声轰鸣,万户在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试验未能成功,十分悲壮。但是,万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风筝和火箭升空的人。1945年,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基姆在他的著作《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中,生动描绘了万户的事迹。在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醒目地标明:“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火箭写上了万户的名字:wan hoo。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天先驱者,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行山”。
  ⑷关于“雷电是什么”的问题,也困扰了人类数千年。这一问题的最后解密者,就是风筝。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丝稠做了一只大风筝,并且在风筝顶端安装了铁丝,风筝线的下端系上铜钥匙。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日子里,富兰克林做出了“天空乌云中是否存在电荷”的猜想。如果有,他要利用风筝把乌云中的电荷引下来,装入莱顿瓶,进行研究。于是,他与儿子威廉冒着生命危险,把风筝放上天空。当雨水打湿了风筝和绳子,他发现大量电荷从铜钥匙进入到莱顿瓶,使莱顿瓶充电,用充得的电荷做电学实验,与地面普通物体带电情况完全一样。由此可见,雷电既不是“上帝之火”,也不是“毒气爆炸”,而是自然界大规模的放电现象。风筝功不可没!
  ⑸如今世界在能源危机阴影中徘徊,有人又想起了风筝。科学家发现,放风筝利用高空强劲而稳定的风力发电的成本,比传统的风力涡轮机发电成本要低75%,前景诱人。意大利一家公司巧妙制成风筝发电系统,因此获得了“2006年世界再生能源奖”。
  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是当前世界课题。德国工程师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用风筝拉动的货轮“白鲸天帆”。利用那里强劲而稳定的风力,拉动货轮前进。据说风力可以节省10-50%的燃料,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7年12月15日,“白鲸天帆”货轮从德国汉堡市起航,经大西洋驶往美国休斯敦市,成为航海一大奇观。
  ⑺我国改革开放,风筝作出的贡献也令人瞩目。我国潍坊市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吸引世界各国朋友竞相展示风筝技艺,增进友谊,促进了投资和贸易,可谓“风筝搭台,经济唱戏”。发明风筝是创新,而巧妙利用风筝也是创新,并且是硕果累累,古今绵延不绝。
  1.文首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引发下文,强调风筝的创意是人类的聪明才智的结果。                                      。(2分)
  2.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3分)
  A.风筝的创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巧匠鲁班。
  B.民间喜爱放飞风筝是因有早春踏青的习俗。
  C.“万户飞天”是足以让后人纪念的标志性的试验。
  D.文中运用引用、反问等方法来阐述“风筝趣话”。
  3.第⑵段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在放飞风筝过程中注入了人的方式感情。
  4.依照文意,标题中的“趣”字与人类生活中哪些方面相关?(3分)
  ⑴与祖先梦想象鸟自由飞翔的愿望相关。
  ⑵与人类科学探索、发明相关 
  ⑶与人们在生活中的心态情趣相关  
  ⑷与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相关(答出三点即可)(3分)
  5.有人说文末提及“改革开放”与风筝关系不大,你以为如何?请说说理由。(4分)
  有关系。是为了突出改革开放现实生活中风筝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文末结句“利用风筝”也是创新,古今绵绵不绝相呼应。(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种 子
  詹克明
  ⑴生命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止,只能按照既定程序不回头地走到底,中途停止就是夭折。种子是一轮生命完成后的“暂停”,它清醒地等待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种子完全掌握着启动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⑵生命为何要采取“种子”形式?其存在的充分理由何在?
  ⑶是为了传承生命吗?是的。万物有生必有死,正如蒙田所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所有生命体都无一例外地设定了自我衰亡机制,让位给下一代生命。但实现这种生命的链接并非一定要采取“种子“方式,许多无性繁殖方式也同样能够延续生命,使子孙万代生生不息。例如灯笼草会在叶尖长出众多新一代子体,落地生根,即成新株。可见生命的传承并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