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绘画艺术介入语文教学

中本206 陈琳琼 00660206

摘 要:鉴于现代语文教学观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本文主要针对既传统又处于不断更新的绘画手段,谈谈它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绘画;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是文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点,是两者结合的一门艺术。因为艺术门类之间有着相通性,于是文学和绘画之间的相通使得绘画介入语文教学成为可能和必要。而且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两者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不同于文字和语言,绘画主要采用色彩和线条。把绘画艺术作为辅助手段引进语文的教学可以利用其固定、可观、静止的特点,画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具体的运用包括很多形式。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就是书本或读物中的插图。这种形式的书本设计主要运用于小学的课本。“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①由于儿童时期的抽象逻辑能力较弱,很多东西不能靠想象能感知的,所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及形象思维方式,在文章里配备图片能帮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物化地了解对象,更容易对字、词、句、篇进行把握。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字词,那绘画如何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呢?在小学课本中对一些陌生的字都配备了彩色的图片,用具体的事物来描述生字。比如像“铲”字,对于同学们来说平常很少接触到,尤其是城里的孩子更难见到,如果我们给他们介绍说铲是一种长把的、铁制的类似于簸箕的用具,他们或许会很费解。可是若给他们配上彩图的话,他们不但可以很直观的明白这个字的所指,而且印象会更深刻。当然,除了小学课本,改革后的中学课本图片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所要学习的文体越来越多,除了记叙文之外,还有说明文、议论文和诗歌。这些文体从形式到内容,难度都有所增加,所以借助画面不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内容,而且也缓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厌倦、不耐烦的情绪。尤其是在诗歌的赏析中穿插进表现诗意的画面,就会给学生营造意境和氛围,让他们感同身受。还有在写景的时候运用绘画,能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在人物描写中,采用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如《琐忆》一文中对鲁迅先生的描写:“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于现实社会的不调和。”明亮的目光说明他强有力的洞察力,倔强的头发暗示着他倔强的性格。通过肖像的描写,对于深入了解人物和主题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帮助同学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绘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等能力。说绘画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主要体现在看图作文上,这种形式的作文往往借助漫画来完成。因此学生要面对一幅漫画而写下扬扬洒洒的文章,首先就要对这幅图画进行仔细的观察,尤其是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些细节画面,往往有些细小的地方就是你入手构思的地方。当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发现细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