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70字。
《猫》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文本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主题是人与动物,关注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关注生命是这一单元的主题。2008再版时郑振铎《猫》一文替代了冯骥才的《珍珠鸟》,成为了本单元第一篇课文。
作者写了“我”与家人养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给作者带来了特殊的情感体验。第一只猫使“我”感到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也使我感到生命消逝的酸辛;第二只猫活泼有趣,却被人夺去,让“我”怅然愤恨;而第三只猫,只不过是捡来的,难看忧郁,因“我”的武断而丧失了生命,给“我”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内心创痛。作者花了很多笔墨详细叙述了“我”冤屈第三只猫的过程,进行了大段的忏悔独白,在“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中戛然而止,然而悔恨绵长。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看到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先填写这样一个表格,理顺文章内容与思路:
来历 特点(外型、性情) 猫的归宿 对猫的情感变化 蕴涵思想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做完这一步后,我们应当把目光聚焦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发人深省的话上。“我家为什么永不养猫?”“自此,从哪件事情开始?”关注文章第15段至末尾。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第25段写“猫的罪状被证实了”,猫的罪状是如何被证实的?或者文中是如何体现对于猫的“冤苦”、“暴怒”和“虐待”?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发现,可以证实猫的罪状的无非是对着鸟笼凝望,大部分是人的想象和推测!
(2)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前两只猫身上会如何?此问题是要关注我们对第三只猫的一贯态度,第三只猫丑、忧郁,懒,在我们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大家都不喜欢它。
(3)如何理解“我的良心受伤了”?我们对猫的冤屈不仅仅是那些莫须有的证据,而是一直以来的对猫的不喜欢!
分析到这,再来细想从三只猫的眼光来看,我及我一家人是怎样的人?不难发现,三只猫都是信任“我”及“我们”的。我及我一家人都是有爱心的、善良的人,普通的人,也许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也许就是你、我。对于活泼好看的第一只猫和活泼有趣会捉老鼠的第二只猫,我们给了它们很多的关注,它们的亡失,会在我们心里泛起涟漪。但对于难看忧郁的第三只猫,因为不喜欢它就错怪它,把它赶走,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力。可见主观偏见有多么可怕!
最后,请深思,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振铎?《论语•八佾第三》有:“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铎:大铃,正如他的名字“振铎”,在这篇文章中,他摇醒的是警铃,警示自身,也在警示世人,尊重生命,良心自省。
细读《猫》,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说“猫”的故事,更是在说人的故事。人往往因为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