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20字。
《清塘荷韵》
导入: “荷叶田田,莲花迎风”, “荷”,作为中国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她实在承载着太多美丽的向往,周敦颐爱莲花的高洁,王维钟情于 “莲动下渔舟”的诗意,朱自清沉浸于月夜荷塘里的那份飘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心中也一直开满荷花,他,就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这是一位多情的老人,他把对世间万物的一份深情,融入到许多优美的散文中。(PPT展示他的几部散文集)
他在86岁高龄时写下了散文《清塘荷韵》,那么,季老心中的荷花到底有着怎样的风韵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篇佳作。
授课:
一、整体感悟,
师:当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冀跃入了清塘,数亩清塘因为这几颗莲子,景致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随之起伏的?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说一说。
生:第一年,第二年没有什么变化,(灰心)第三年出现了奇迹,长出了五六片叶子,(虽微有希望但仍灰心)第四年出现了真正的奇迹,叶子繁茂并开出了荷花。(心中狂喜)
师:伴随着老人的牵挂,荷花在黑暗中,在淤泥中,沉默着一年、二年,甚至三年,但生命的嫩芽一旦破壳而出,便快速地绿透了清塘。
二、深入探究,品味“荷韵”
(一)品味“叶韵”
(请大家品读6、7段文字:从荷叶蔓延的过程中,你能品味出了荷叶怎样的内在神韵?请结合具体的词句 (从时间、空间、数量等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从时间、空间、数量、生长态势等方面来理解它的旺盛的生命力,体会“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师:原本荒芜的池塘已是“接天莲叶”,展示了荷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正如作者所说:
学生齐读“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这个局面”
师:是啊,我们看到的只是满塘的碧绿。那么,
(请展开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枚莲子,你会是如何突破重重羁绊,在清塘之下不停的生长?)
学生通过想象,表述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师:(你的想象让我们真切的看到了荷花顽强的生存精神,它的这种精神以及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