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800字。编订宗旨
  本教材所选是中华文化经典中的必读精华。所谓中华文化经典,是指中国历史上长期公认的体现圣贤义理之学的诸经典,即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代表作以及具有深远影响的选本;所谓精华,是指诸经典中最能体现圣贤义理的核心价值,即最能体现常道常理所蕴涵的思想精髓;所谓必读,是指作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必须了解的最基本的经典内容,即不了解这些经典内容就不能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因此,本教材编订的目的,是为了给我校高中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最基本的教程。在当今中国,正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今天的学生,正是明天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担当者。因此,本教材编订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我校高中生提供一个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最基础的教本。
  孔子与《论语》
  朱传庆
  教学目标:了解论语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翻译、落实实虚词、句式
  教学时数八节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
  第一教时
  一、孔子生平与思想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教养全面,是传统文献的整理者、传承者。
  2、生平事迹:(前551—前479年),祖先是宋贵族,后流亡到鲁国,平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青年时代做过管理仓库、牛羊的小官,后聚徒讲学,门人先后多达三千,特出者七十二人。五十岁以后,做过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司寇,后去职,周游列国,到处奔波,至68岁回故乡,从事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据说曾删诗书,定礼、乐,因鲁史而编春秋,尤喜读易。
  3、主要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核心):仁和礼
  “礼”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继承的主要是周礼,强调等级,其中包含着原始人道和民主遗风。
  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对其他门人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对仁的要求很高,仅说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说管仲不俭,不知礼。却云:“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能使天下安定,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可许为仁。
  仁与礼的关系:礼以仁为基础和核心,仁以礼为原则和表现。“克己复礼为仁”“仁而不仁如礼何”。礼是三代典章制度、道德原则,孔子继承周礼而损益之,仁乃孔子思想核心和独创。
  政治思想: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热切希望回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时代,不满“礼坏乐崩”《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他提倡“德治”,反对滥用刑罚,过分剥削,主张对百姓进行“教化”,“使民以时”,“举贤才”。
  (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等级界限,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向群众开放。教育实践中,强调“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注意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育学生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者”,注意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他自己“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