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应遵守的逻辑规则
黄平科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说理的实质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它主要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从逻辑角度看,证明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具体的逻辑证明,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要使证明能正确进行,就必须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则。
一、论点(论题)的逻辑规则
1.论点应当是清楚而明确的判断。所谓判断,就是对某一对象(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即对于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如“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这个判断,就肯定了“中国人民”具有“勤劳勇敢”的性质。任何一个判断,总有真假之分。具体而言,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判断,是真判断;反之,就是假的判断。如“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就是假判断。议论文的论证首先要用明确的判断标明论点(或叫论题),如果表达论点的判断不清楚,就会犯“论旨不清”或“论题模糊”的逻辑错误。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开篇即提出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运用判断句,明确清晰地提出论点,毫不含糊。对议论文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这就要求作者对所论证的观点有深入的了解,把握其本质属性。从判断的逻辑要求看,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①概念要明确,这是判断恰当的前提。只有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否则,会使人琢磨不定,影响判断的正确。例如“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盐、虾、碱等各种水产”这个判断,对“碱”这个概念不明确,因为“碱”不属于水产。又如“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该反对”这句话,把“经验主义”和“经验”混为一谈,以“经验主义”代替“经验”,偷换了概念,因此,是一个错误的判断。②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时,要保持思想的同一性,防止思想不确定,自相矛盾或杂乱无章。如,“魏魏长城,雄伟壮观,她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这里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天然屏障”两种矛盾的属性同时运用于“长城”这一对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形成了两个互相否定的判断,造成文章前后矛盾,违反了矛盾律。
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在议论文中,通常用陈述句表判断,有时也可用反问表判断。(此处举例)
2.论题应当是同一的。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即在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判断都是确定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或研究问题时有明确的对象,始终围绕中心,有确定的范围。不能随便脱离论点(话题)反驳言论,要针对原意,不断章取义。否则,容易犯“转移论题”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如有的考生在写《近墨者黑》这篇文章时,开头几段扣住论点“近墨者黑”论述,而后几段又用“近墨者黑是一个真理,但它又不是必然的”一句转入论述“近墨者未必黑”,就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二、论据运用的逻辑规则
1.论据应是已知为真的、无可怀疑的判断。在议论文中可作为论据的判断有:①已经证实的关于事实的判断。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讲道理,以事实为根据证明论点的真实性,十分常见。②科学概念的定义。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就是一个科学定义,它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③公理和原理。如“全体大于部分”、“物质守恒定律”、“存在决定意识”、“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矛盾中”等等。由于公理和原理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的检验,具有普遍意义,因而可以作为论据使用。如果论据虚假,那么论点的真实性就无法得到证明,或是虚假证明。鲁迅的《友绑惊诧论》,在批驳“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