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40字。
  《雨说》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宗旨.“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这一理念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立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从诗的意象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与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从清新活泼的语言中,感受诗的魅力,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诗歌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一首诗,揭开诗的神秘面纱,从而走进诗歌,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诗歌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把握欣赏的角度,因而本诗的学习宜于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朗读和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发挥联想和想像力,学生可以把诗歌学活。
  2.教材分析:
  《雨说》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课内容,本诗可以唤起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朗诵清新明丽,节奏欢快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领悟作者的情感,特别是本诗拟人手法塑造的意象,让学生感受意境美的同时,激起对现代诗的热爱,并尝试写现代诗,进而实现“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学以致用”的宗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欣赏诗歌的语言,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
  (2)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2、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和欣赏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自然,丰富心灵感悟。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语言,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播放《三月里的小雨》(flash)伴随音乐,我们仿佛听到了春雨在沙沙作响,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因而成了文人笔下的宠儿,杜甫的《春夜喜雨》(多媒体示)成为千古绝唱。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又获得了灵气,幻化成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雨”的魅力。
  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写于1979年,作者心系祖国大陆,关注儿童的成长,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多媒体显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