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92张,图文并茂,内容讲解,课文分析,作文训练都很详尽全面。有教案,约2790个字。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教学重难点
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2、志贺直哉
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3、大可比得中国的鲁迅——郁达夫
直哉的父亲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功利主义者,他不能容忍儿子倡导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
他坚决反对直哉上大学时提出和家里的女佣C结婚,并强行将二人拆散;也不同意资助儿子出作品集,1912年,直哉正式与父亲断绝关系,1917年,重归和睦。
直哉一直关心社会事务,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沉默,以示对战争的抗议。战后才重新开展社会活动和创作活动。是少数有良知的、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艺家。
4、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的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以葫芦为线索,首尾呼应,中间主要内容写:
(清兵卫)痴迷葫芦(发生),
(清兵卫)发现葫芦(发展),
(教员)没收葫芦(高潮),
(父亲)砸碎葫芦(高潮),
(校役)卖葫芦(商人)高价转卖葫芦(第二高潮)
(清兵卫)开始绘画(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