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文化经典练习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94 KB
评级:
时间:
2009/9/20 18:20:02
下载:
本月:1 总计:110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11880字。高三语文专项训练——文化经典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释】①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②徼: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答: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1)孟子以牧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孟子向王“诵”了什么?目的何在?(3分)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注释】 ①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章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基本核心是“富民”思想。
B.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C.按照时令,役民于时,老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
D.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老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孝顺父母就是要尽量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如果父母有错,也只能稍微规劝,即使规劝无效,仍应该和颜悦色恭顺他们,不能把怒气挂在脸上。
B.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礼。
C.作为子女,不让父母为自己的身体担忧,这也是孝顺。
D.不能以为孝顺父母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够了,还应该有恭敬的态度,否则,就跟养牲畜没什么区别了。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大学》节选ppt 人教课标..
文化经典讲义:孔子和《论语》 人教课标版
2009届高考语文文化经典新闻短评训练试卷 人教版
2009届高考语文文化经典阅读模拟试题 人教版
福建省龙岩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文化经典专项检测试卷 人教版
湖南省长沙市第21中学2008-2009高二期中考试卷(《中国文化经典》..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ppt 人教课标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红楼梦评论》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解读《红..
《文化经典》的启示ppt 人教课标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拓展课:察言慎行鉴古今 人教课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