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40字。
  《愚公移山》教案  《列子》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诵读,通过背诵,积累有关精粹语段。
  2、品味语言,感悟愚公形象及其意义。
  3、理解结尾作用,培养创造意识。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味语言法。3、讨论法。
  媒体设计:1、投影仪  2、录音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师请大家欣赏两座山。这是地处江西的太行山,这是地处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有则寓言里相传这两座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后来被一位年且九十的愚公移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就流传开来。(显示课题《愚公移山》)。
  二、上节课我们共同扫清了字词,疏通了文意,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掌握的情况。
  三、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听一遍朗读,注意朗读的重音、语速。边听边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显示思考题)
  四、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尽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高且大
  遂率子孙落担者三大              ——劳动力缺乏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工具简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路途遥远
  重重困难横在愚公前面,愚公想怎样做?“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怎样朗读愚公的这句话?提示:“毕力”“指”“可”要重读,读出愚公藐视困难的气概;“可乎”是问句,也要读出不容置疑的语气。(指名读)
  3、愚公决心移山,他家里人和周围人有什么反映?
  子孙:杂然相许           京城氏孀妻遗男:跳往助之
  家里人                   周围人
  妻子:献疑曰             沙曲智叟:笑而止之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愚公妻子和河曲智叟的话,理解对话双方的语气。
  比一比:你认为愚公和智叟的态度一样吗?从哪些措辞上可看出来?
  其妻献疑曰           (“献”只是“提出”之意是极端鄙貌之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以君之力             (“君”是尊称,而“残年”是极端鄙视之意。)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损”“丘”为减少山之土,“毁”“一毛”言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力量极其微小,即拔一根汗毛的力量也没有了。)
  如太行王屋何       (后一句多一个“其”字,加强了反问语气,更
  其如土石何          突出了智叟对愚公的嘲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