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等知识。
2、 反复诵读,体味介绍动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3、 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抓住动物的特点介绍动物。
4、 自主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
5、 小组合作,投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实践活动:关爱动物,保护动物。
课时安排:3周
课时安排:
1、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世界的知识。(1课时)
初一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小动物往往有很浓厚的兴趣,因此,第一课可以通过学生自
主地收集、概括、交流、表达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前:收集各种动物的有关知识,如:外形、习性、繁衍等。
课中:通过小组交流合作,采用或讲故事或图片展示或播放碟片的形式,向大家介
绍自己了解的动物世界。因为每一组的内容肯定不同,同学们一定会被各自的知识互相吸引,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大家以更大的热情去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
课后:小组整理材料,整合成册。
2、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9课时)
我个人觉得本单元的课文基本都是运用了文学笔调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小动物,语言
通俗浅显、生动传神,因此,课文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学习作者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动物的特点。通过自己感受,充分认识到:准确生动的介绍来自于平时细心的观察。
十三、《松鼠》(2课时)
这篇文章作者用用文学笔调向我们勾勒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特别突出了它令人喜爱的特点。在学习中主要弄清松鼠的特点,以及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介绍的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