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每一粒种子都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每一支火炬都可以燃烧出熊熊火光……
现在我们一般不大说“差生”这个词了,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看,这会伤害“差生”的自尊心。但是,不说“差生”不等于没有差生。事实上,不管哪个学校,不管哪个班级,哪有没有“差生”的呢?因为,“差”与“好”是相对而言的。十个指头还有长短之分,哪能个个一样呢?事物的差异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间的普遍规律。所以说,“差生”是客观存在,不承认“差生”不是科学的态度。我们承认“差生”的客观存在就是承认科学,就是承认教育的客观规律。
事实上,我们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使“差生”转优,使“优生”更优,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人材。假如没有了“差生”,假如我们面对的个个都是“优生”,那还要我们这些教师干什么呢!
当然,我们承认“差生”不是为了漠视他们甚至遗弃他们,相反,是为了帮助他们,是为了让他们变“差”为“优”,甚至成为优生的有力竞争对手。从表面上看,“差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品质差,好像责任全在他们自己,其实,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每一个“差生”的个案,就会发现,造成“差生”的差的责任恰恰在于我们教师,在于我们家长,在于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周围环境。是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没有很好地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的教育,学习意志的教育,学习品质的教育;是我们没有对他们学习中曾经遇到的困难进行即时的帮助……
但是,“差生”并不是真的就差到不可救药。事实上,大多数只要教育得法,引导得法,是可以转化为中等生甚至是优等生的。这样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有很多先进教师曾作介绍。此外,从人才学的观点看,有的同学虽然有很多门类的课程不好,但是,他们也会有自己长处的。爱因斯坦手工课上不会安小板凳,不会影响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钱钟书数学不及格,不会影响他成为伟大的学者和作家,有许多运动员文化课很差,不会影响他们在运动场上为祖国的荣誉争金夺银……社会的快速发展,既需要大量的通才,也需要大量的专才。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得法,每一位“差生”都可以成为一棵挺拨的大树,都可以成为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