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议论文的语体特征
黄平科
议论文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以“理”服人。这就决定了议论文的语言运用有其独特的个性;它既不同于记叙文的文学语体,又不同于说明文的科学语体,也不同于公文的事务语体。认识和把握议论文的语体特征,对写好议论文十分必要。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周密、准确、严谨,其语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恰当使用政治理论术语。议论文由于要阐明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就离不开使用政治理论术语,以确保论述的准确、严谨。政治论理论术语涉及面广,其内涵清晰准确,恰当使用,有助于明辨是非,澄清认识,以理服人。如:
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这段话论述中国摆脱贫困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从政策角度论述。“经济政策”、“上层建筑”、“政治体制”等术语的运用,起到了准确说理的积极作用。
在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中,作者更离不开政治理论术语的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要弄清楚政治理论术语的内涵,做到恰当、准确的运用,不能张冠李戴,甚至搞名次轰炸。
二、使用起限制作用的结构复杂的长句。议论文为了准确严密的推理论证,常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复杂的单句或复句)。如: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上发展起来的,⑤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注:文中序码系引者所加)
这段话是一个长句构成的。其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宾语部分(“规律,即历来……相反”)是由一个多重复句充当,分别阐明了三层意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②);存在决定意识(③④);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⑤⑥)。这个复杂的单句构成的段落,阐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意义,内涵丰富,表意严密。
三、句式整散结合、灵活多变。采用比喻、排比、对偶、反语等修辞格。如:
比如,有的同志不懂得事务的两重性,经常搞一点论,而不是两点论,其突出表现是好走极端,说好如花似玉,说坏一无是处,看人这样,看形势也这样:形势好时,不看或看不到困难和问题,一片光明,沾沾自喜,高枕无忧,不能居安思危。相反,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又不看或看不到已取得的成绩和已积累的经验,不相信党和群众,垂头丧气,失去继续前进的勇气和信心。(鲁丁《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载《求是》1996年第12期)
这段文字长句、短句交错使用,整句、散句相互配合,将“有的同志不懂得事物的两重性”的表现鲜明地揭示出来。
有的议论文,为了增强语势和评论的力度,采用排比辞格(排比句或排比段)。如,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8周年,《解放军报》的“八·一”社论《忠实履行我军神圣使命》一文在谈到人们解放军队李登辉搞分裂主义的态度时写道:
(人民解放军)绝不会坐视任何一寸神圣领土从祖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绝不会容忍任何外国势力插手我国的内部事务,绝不允许我国的领海、领空主权和海洋权益受到染指和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