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广东省徐闻中学 吴卫东

《诗经》三首

第一课时

背景追溯

  我国是个诗的王国,《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几百年间丰富的社会生活,共305 篇。当时人们只称它为《诗》或《诗三百》 ,孔子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汉代儒家尊奉它为经典,才称它为《诗经》。《诗经》的内容广泛,富有现实精神,多为四言,大多数诗如《国风》是反映生活、风土、人情的。因此《 诗经》又成为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这个时期的诗歌基本上还是民歌的性质。从采诗和作品的性质上看,它分为《风》 、《雅》 、《颂》 三个部分;从艺术手法看.它突出的特点是“赋”、“比”、“兴”,后来人们把《风》 、《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逐渐产生和发展,《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引读导入
孔子曾经说过:“《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什么叫“思无邪”呢,就是思想纯正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学们想不想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啊?那么什么是“文质彬彬”呢?(请你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理解语义)。同学们,让我们就来学习,接近“文质彬彬”吧。

(二)自读感知
1 .关干《 诗经》

( l)《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诗(  )首,包括从(  )到(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按作品的性质与乐调的不同,可分为( )( )( )三个部分。 ( 2)《 诗经》 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 ),按朱熹的说法,“赋”是(  ),“比”是( ),“兴”是(  )。

(3)《诗经》 的创作手法主要是(  )。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的( )形式。本课的( )和( )两首诗就采用了这种结构。

2 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作圈画,把书中关键词语的注释注到课文中。
( l )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释义(前括号中注音,后括号中释义)
匪我愆( )期(           )
将( )子无怒(           )
无与士耽( ) (           )
自我徂( )尔(           )
渐(  )车帷裳(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