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散文学案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44 MB
评级:
时间:
2009/11/7 8:28:29
下载:
本月:1 总计:68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27290字。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
文言文阅读(散文)
一、实词的判断方法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如下例:
2003年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如: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①. 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 的:箭靶)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假:借助)
③. 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如:
①.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
②.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
③.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高考考点突破:第三章文言文阅读ppt 人教版
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人教版
20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精编1 人教版
初中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归类积累 人教版
2010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集萃 通用
八年级下册语文精读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通用
河北省2009-2010学年度冀明中学语文必修一练习文言文阅读试卷 人..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专题ppt 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