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文学美育
摘要 21世纪的教育是包括审美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进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美育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和领会、落实新大纲的要求出发,肯定了文学美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需注意的若干问题,以期对中学语文教育有所裨益和帮助。
关键词 素质教育,文学美育
Abstract:
Key words:
中外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灿若群星,精美传世佳作层出不穷。也许,人们会有感于诗人的眼泪如何落入大海而变成珍珠;也许,或会惊奇于散文如何精骛八极、融今化古而超越时空;也许,欣然于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小说中呼之欲出;也许,更激动于戏剧性矛盾冲突而几乎要跳进去充当角色……总之,文学作为审美意识的结晶,对于中学生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全面提高素质无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
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力,将是新时期语文教育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于语文审美教育的本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之一是“文学说”,即认为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文学教育,因为文学是语文课本中占最大比例的内容,文学属于艺术,是语文构成的三大部分:语言、文章、文学内最典型的美的形态。这种观点是审美教育本质说中“艺术教育说”在语文领域的具体表现。它虽略嫌以偏概全,因为从语文审美教育的手段、实施教育的范围和性质来看,语文审美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学教育,但不可否认,语文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来进行的,文学教育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动摇。忽视了文学美育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文美育,否定了文学教育也就基本上否定了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进行美育,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实际上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语文素质教育呢?“概括地说,就是凭借语文教材,通过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它与应试教育相对,是一种依据人的素质优化的全面的教育。”①因此,毫无疑问,语文教材也就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载体。我国现行语文教材的范文主要包括三类文章:一类是艺术型的作品,即文学(占半数以上);另一类是实用性的作品,即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再一类是混合型的作品,即带有文艺性的知识文、小品文、科学文。“无论在哪个国家的语文教材中,都充满了那个国家引为自豪的古典及现代作品。”②占语文教材半数以上的文学作品(当然也包括外国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几大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马克思说过:“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文学作品更是如此,它是文学家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对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从而创造出比自然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美更高更理想的美。当人们阅读这些作品时,就可以获得更高更强烈的美感。
人们通常把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类。文学有几种主要的社会功能: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什么是文学的审美功能呢?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③任何文艺作品除了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显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倾向之外,它还要确立一定的审美理想,即以审美情感为核心而使审美要求达到系统化、体系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这种审美理想往往能够对于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