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悟读 <br>
<br>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嘶哑的喉咙唱出的挚情之歌。 <br>
<br>
自古及今,一个真正的中国文人总是情系祖国,心忧天下。无论其身处顺境,还是遭遇坎坷,改变不了的是那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个灼热如炽、欲罢不能的富民强国之梦!虽然祖国母亲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经历了太多的希望、奋争与失望,到后来,已是满身疮痍,满脸沧桑!可是与之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儿女们却更加深了对祖国母亲的依恋和挚爱。 <br>
<br>
诗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二是诗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手法并发展了它,运用了如象征、隐喻,尤其是新鲜、准确、包容性很强的意象,使表述极具张力,给读者的“再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前期朦胧诗的显著特点。 <br>
<br>
2.《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超越时空的感觉之河。 <br>
<br>
诗作一开始便明朗地宣示:“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将眼前之景与纵深而厚重的历史联系起来,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时空的超越感,打破了读者思维的时空局限,为后面诗歌的展开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br>
<br>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作者的感觉超越了时空(抑或模糊了时空),只剩下秋天之河从亘古流来,向未来流去,让人浸融其中,情思无限。 <br>
<br>
在这条感觉之河中畅游,人的思维是没有拘束的,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生命负重在这里消释净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