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课程实施的若干思考
【摘要】 “课程改革 时不我待”, 李岚清在《教育访谈录》中阐述了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 我县即将全面铺开新课程,根据实践调查和研究思考,新课程实施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引起我们的思考: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迅速与学生在传统教育下的习惯心理、定势思维难于迅速改变的矛盾;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在面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艰难性和复杂性;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与教育社会评价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新课程可实施的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 定势思维 个性差异 评价体系
近来,我以十分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一直在认真拜读《李岚清教育访谈录》这部在我国教育发展事业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著作。我想,这本书的非凡价值正在于,它不只是属于李岚清同志的,它记录的是共和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十年风云,记录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战线生动具体的实践,记录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教育的情感、心路和创造历史的自豪感。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把立足点放在详细地阐述我国教育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上,深入总结过去十年我国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刻的阐释,深化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全局性、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它的出版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进一步形成全党全社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共识,对于进一步加快教育的改革发展,对于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在岗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感受颇深,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的阐述,目前,新课程率先在我县的灵溪一中和龙港三中实施,下半年将在我县各中小学全面铺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是李岚清同志亲自推动的,新课程改革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主持下在中国教育界展开的。教育界和社会的教育观念正在积极地变化;教师的改革热情日益高涨;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然而,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必须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目标。一如以往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那样,在领悟和实践新课改理念过程中,总会出现理念接受的不到位,实践中遇见不能轻易克服的困难,甚而困惑、迷惘。由于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对升学需求而带来的压力,笔者通过自己平时的一些实践调查和研究思考,就新课程实施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相应的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迅速与学生在传统教育下的习惯心理、定势思维难于迅速改变的矛盾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们对新课改的精神逐渐领悟,达成共识努力实践,从而教师在角色、观念的转变上发生重大变化。这种转变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概括起来有这些:教师不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正努力地构建一种平等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