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90字。
《诉衷情 》的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古典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所产生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应该对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教师在教学前先要对词人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比较完整地把握,在具体教学词的过程中,不宜对词的字面意义做面面俱到的解释,而应着眼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在琅琅的书声中、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课题 诉衷情
目标教学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课型 新授
教学难点 作者在悲愤之中透
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人 张志慧 班级 二(1)班 时间 2008、11
教学过程及步骤
教学设计:设计的主要问题、组织活动等 设计意图、可能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导入(略):
二、新授:
1、简介作者、了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