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40字。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奇妙的克隆》 
  主备人:田成立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09、12、15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自己搜集筛选信息。
  课外准备: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互相交流。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方法: 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参与适当引导。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不看书)
            
  胚胎  蟾蜍  脊椎  栖息  濒临  渗透

  (2)看拼音写汉字(不看资料)
  繁yan (      )   rong (      )合   nang (     )胚  lin (     ) ai (     )症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总体上是按                  顺序进行说明的。
  3、阅读课文,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一、导入:
  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弄清下面的问题
  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这四个标题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1)                        (2)                                            
  (3)                         (4)
  2、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3、“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4、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二、合作探究问题:
  1、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4、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 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四、课堂检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夭亡:                                                
  (2)、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居然能相安无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