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一次学生座谈会上,当问到:你们是否有对所学的内容向老师质疑的时候,回答是肯定的—很少。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疑问吗?我想肯定不是,茫茫书海,知识无穷,怎会无疑可问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成绩差的甚至一般的同学不知问什么,成绩好的对语文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是认为,已经学会,没啥可问,还有的根本不敢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不能质疑,何谈发挥其主体性促使其更好的发展呢?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上进”我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br>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必要性<br>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br>
《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一项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br>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主体性教学的手段<br>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离开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育活动将一事无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其主动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失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好方法。<br>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学生阅读的需要<br>
从阅读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提出问题是有价值的。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有助于理解本身。辛格认为,积极的理解包括用问题来对课文进行反应,并在随后的阅读中去寻求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因此,学生提出问题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为有效。柯林斯也认为,许多时候理解的失败,实际上乃是由于不能提出适当的问题。所以,培养质疑能力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