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0张,注重课文理解与能力提升,简约实用,有配套教案约2920个字。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21课《风筝》教案
                                       Yunping78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2、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内容。
  2、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设想: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教学中要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同时这是七年级学生入学首次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通过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其实在误解中也有亲情,你遇到过吗?(学生谈论)今天我们一起感受鲁迅和他弟弟的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教师通过课件补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