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市三中 包建武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等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突出课文主题的写法。
2、找出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其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24-29节,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马赛曲》,营造哀沉、悲壮的气氛。
一、导入
老师扮演韩麦尔先生,一学生扮演小弗郎士表演“迟到”一场(略)
师:同学们,我和周强分别扮演了小说《最后一课》中的哪两个人物?      
生: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学生上黑板写人物名字。
师:这篇小说是法国作家都德在1872年即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写成的。自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经九十多年了,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篇小说后,为之动容,为之痛哭。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万千读者回味无穷的经典作品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说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情感,小说人物的心中激荡着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能将千万颗心紧紧团结在一起,成为一股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请同学们用心学习,用心体会。
二、研读
1、熟悉课文。请学生根据课件提示的画面复述课文。复述分四个画面: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相机写下表现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词语:吃惊 诧异 难过 懊悔
2、自学思疑。(1)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情景有怎样的不同?(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3)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促使的?韩麦尔先生的哪些语言最使你感动?请你说说理由。
三、析疑
(一)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指导、
答:(1)(2)略(3)首先是普法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韩麦尔先生的语言主要集中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