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04年建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今年我市的中考语文试卷,总体说是受到师生们认可的。题目内容来自生活、来自报刊新闻、来自课本,使人感到亲切。设题体现了“基础”与“灵活”的特点,能较好地检测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符合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语言语素养”的要求。以下本人就试卷各部分考点及我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情况作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整份试卷共六大题,25小题,为了评析方便,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第1—6题,分值为25分)
第1题选择注音全对的一项,考查学生对汉字声母、声调和多音字读音的识别能力。本题得分较高。
第2题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考查学生正确书写使用汉字的能力。此题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强化对词语运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段意思中根据拼音写出四个相应的汉字,分值为4分,体现加强积累汉字的重要性。在答题中考生失分较多,其中“泓”字,不少考生用多音字如“弘”“洪”“鸿”等代替,说明学生对字义不理解。“褶”与“葱”字笔画不正确,书写不规范。
第3题为词语选择题,分值为2分,要求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正确使用词语。本题所选四个句子来自报刊新闻,贴近生活,在答题中得分率较高。
第4题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分值为2分,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此题把语文知识融入到阅读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句中重视准确理解词句,使之能恰当表达意思。但所选句子是一个复杂单句,对语法知识知之甚少的考生来说难度较大,在答题中得分率很低,多数考生不懂语病所在,部分考生虽然能发现语病,但不能正确修改,词语不能正确搭配使用,出现“克服气候(环境、因素、问题)”等搭配不当现象。
第5题默写,分值10分。考查内容为古诗中的名句,考查方式分为:记忆性,即给上句填下句或出下句填上句;理解性,要求考生在理解前提下写出符合要求的诗文名句。此题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不会背,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写错别字。
第6题,语言运用题,分值为5分,主要考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为听与说两方面,要求在特定生活场景中听出言下之意与得体说话。此题在答题中听音得分较低,考生对题干内容不理解,听不出题干中母亲的言下之意。得体说话方面得分较高,大多数考生均能运用鼓励性语言表述内容。
第二部分:阅读(第7—24题,分值为65分)
本部分分为四大题,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语段各一个,都属我们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典型文体。考点紧紧围绕字词句的理解和语段的整体把握。
第一个语段为课内文言语段《公输》,属新教材新篇目,分值为15分。考生总体完成较好。答题失误主要在于:词语考查中实词“牒”解释成“木板”“盘子”等。句子翻译题将“九设”的“九”理解为实数,翻译为“九次”。语段内容理解表述题中不少考生表述有歧义,如“墨子用巧妙的方法说服楚王攻打宋国”;“点明公输盘技穷的词”一题很多学生审题不清,答成“公输盘诎”,还有一些学生答成“尽”。
第二个语段为小说《回家》,分值为19分。最高得分19分,最低得分1分,大多数学生得13-14分,区分度较好。存在问题在于:
第11题,考查对故事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少学生不能紧扣话题线索“回家”来回答问题,审题能力不足,答非所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