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立意》教案
教学目的:理解作文立意的重要意义
掌握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立意的几种常见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我们写文章,总应表明自己的感受、看法,有点新意,读了使人有所启发。这就要注意文章的立意。
据说宋徽宗为了选拔优秀的画家,有一次以一句诗“万绿丛中一点红”作为画题,请应试的画家作画。当时,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他只选中了两幅画:一幅画的是翠楼上立着一位少女,倚栏沉思,她那鲜红的唇脂与大片绿树交相辉映,画面生气蓬勃,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另一幅画的是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气势磅礴,境界开阔,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两幅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真正画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画画有立意问题,写文章也有立意问题。绘画与写作是相通的,对作文来说,立意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一步。
二 讲授新课 :
1.什么是立意?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旨。(投影)
2. 为什么要强调立意? 主旨在文章中是核心,是文章中所有思想、材料的概括和集中体现。(投影)立意的好坏决定着一篇文章的优劣。
3. 阅读例文《枯叶蝴蝶》:
枯叶蝴蝶
徐迟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蛾眉山最珍
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只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会瞧它一眼。它收敛起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如同死灰颜色的枯槁。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了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叫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要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们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蝴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4.讨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明确:美丽的枯叶蝴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对这一小生灵的可悲命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抨击那些高价兜售标本的人,揭示滥捕滥杀、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著名作家徐迟却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由枯叶蝴蝶的虚伪作假导致即将绝种这一角度,论及“真”的重要,抒发作者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索,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5.提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从立意角度得到什么启发?换言之,立意应注意什么?(明确:应力求明确、新颖、深刻。)(板书)
三 思维训练一:
1.“实践出真知。”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材料,想想看应该怎样立意?(投影)讨论。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头饥饿的毛驴在干枯的草原上找到了两堆草。可是毛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