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初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课改情况总结


一、三个变化:
2002年秋季开始,我们初一年级语文使用了人教社的新教材,带来的鲜明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新教材的编排总体上感觉是好的,选文具有生动性,时代性,趣味性。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文章的美感加强了,大量优美的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受学生喜爱。教材选文注重了和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比较浓厚的时代气息,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文言文量减少了,难度降低了,增大了古诗词的份量。学生对于优美的中国古典文学兴趣盎然。选文的体裁多样性,篇幅短小,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便于学生学习。扩展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避免了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课后练习题材精粹了,一些小作文题也出得很好,契合课文内容,又接近生活。课文后面的“名著导读”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这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新教材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  
但是,选文方面,依然感觉有个别篇目不太适合教与学。例如:《理想》本是一首琅琅上口,语言优美的诗歌,但其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脱节。“文革十年”对学生来讲难以理解,这首诗的政治意味又较浓,因而无论是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化石吟》虽是一首诗歌,但它只注重了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文学性较弱,学生对它难以产生兴趣。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
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实际是改变一种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领域中的“移风易俗”。要一改过去的传授性学习模式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就应在注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来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来整合课程。不断地优化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学习主体。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且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综合性学习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广阔空间。他们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互语文资源,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在学习中自觉地将知识与生活联系,不断地提高理解能力。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新教材使用以来,我们都在着力改变注重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尝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赏析式(着眼于主体人格发展,常见于文学艺术欣赏,重在品味、评析)、竞赛式(着眼于内容广度、深度,如演讲、朗诵、课本剧等)、合作式(着眼于参加者作完成创造性活动,如质疑难解,文本研究等)、探究式(着眼于学生探求未知区域,如环保调查,剪辑艺术等)和感悟性(着眼于学生整体解读文本,突出自主学习,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如文理分析,语言品味)等等,最直接的感觉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大幅度减少,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只起一个点拨、引导作用。教师走下了讲台,能与学生一起讨论甚至辩论,课堂上常常响起爽朗的笑声,学生敢说话,也敢与老师接近。师生成为了朋友,可谓“教学相长”。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