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课前演讲,在听说读写间架起桥梁
溧阳市上兴中学  孙国红
内容提要:在语文教学中,我长期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到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课前演讲,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并推动了学生的课处阅读;课前演讲,为学生展示习作提供了要个舞台,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新精神;在课前演讲中进行听力训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记能力。
关键词:课前演讲  口头表达 阅读 写作 听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实践证明,课前演讲这种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予意识和进取精神,不但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读、写、听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一、由“不敢说”到“抢着说”,切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我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外能畅所欲言,讲得眉飞色舞,但到了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往往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里除了胆怯的原因外,口头表达能力差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前,我阐明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课前演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小到生活中与人交往,大到求职、工作,都必须“会说话”。我还提出了训练目标:学会自信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内容准确,口齿清楚;并逐步提高说的水平,做到表述具体,语言生动,表情自然,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起初学生将课前演讲视为“大难临头”,甚至有学生不肯上台,或者上了台涨红了脸不吭气。我便让班干部、课代表、组长们带头演讲,等他们全讲过了,再按学号逐个讲。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有两次演讲机会。学生第一次演讲也许会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但到了第二次,情况普遍有好转,最起码,不会觉得那么害怕,演讲时比较平心静气了。有的学生因为第一次讲得不怎么满意,希望第二次好好表现一次,由“怕演讲”变得“盼演讲”。
课前演讲,得到锻炼的不仅是演讲的同学,也提高了其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每次演讲完,我都让学生对演讲的内容、主题以及演讲者的语言、表情、姿态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可以提出优点,也可以指出不足;可以就整个演讲作全面评价,也可以对某个细节提出看法。这样,既让演讲者明白自己的不足,下次改进,也使以后演讲的同学避免重蹈覆辙,更使评价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在每次演讲的最后,我还要从优、缺点两方面作点评价,尽量对学生的演讲作“热处理”,以表扬鼓励为主,尽量肯定其优点,让演讲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并对其下一次演讲提出希望,让学生产生对演讲的信心和兴趣。
一学期下来,对课前演讲,学生已由“不敢讲”到“喜欢讲”,甚至有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讲。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上课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也活跃多了。
二、以说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第一,课前演讲,对阅读教学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在课前演讲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一项话题是不变的,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介绍背景资料,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知人论世”,即要求学生联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