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350字。2010届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精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北京市朝阳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12、13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甩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2.(7分)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雨一何碧”四句,写雨后秋山在晴空的映衬喜爱更显青翠,词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愁肠百结,只能借酒浇愁。
  B.“苹洲外”三句,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在长满苹草的洲渚之外,远山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的景象。
  C.“人间抚养陈迹”五句,像诶欧阳修和苏轼两位仙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英雄业绩在扶养之间化为陈迹。
  D.在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的变迁中,融写景、抒 情、议论于一体,兼用典故,意境深远。
  ②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4分)
  13.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形象进行评价。(200字左右)(10分)
  [参考答案]
  ①(3分)C
  ②(4分)要点一:孤独漂泊,思念家乡      要点二:中原未复, 山河破碎
  要点三:时光易逝,世事无常      要点四:怀才不遇,功业难成
  13.(10分)评分要点: ①(2分)把握词人形象特点; ②(2分)观点; ③(4分)结合诗句进行评价;④(2分)语言。
  北京市崇文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
  点绛唇雨恨云愁
  王禹偶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雨恨云愁:诗人移情于雨云,将自然景观人格化,以表现自我心绪。[来源:学|科|网Z|X|X|K]
  B.“江南”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迷人的魅力和繁华的景象。
  C.诗人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D.全词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感情质朴,格调高旷,不落流俗。
  ②“一缕孤烟细”化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请比较赏析这样改动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①C(“繁华的景象”与词作内容和情感不吻合)
  ②答案示例一:
  王维诗句描写的是大漠的风光,用“直”字凸显开阔荒凉的边塞景象;词中句子改用
  “一缕…”“细”来形容“孤烟”,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轻柔中带着淡淡的伤感,烘托出词人自己的孤单与漂泊之情,借景抒情,这一改动十分巧妙。
  答案示例二:
  两句都用了 “孤烟”这一意象,但王维的诗是边塞诗,用“大漠”的空旷与“孤 烟”相对,表现边塞的荒凉;而词中描绘的是江南水乡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袅袅升起的景色,抒写的是游子的客愁,改为“一缕”和“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