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10字。
  《定风波》典型课例
  辽宁北镇高中 张宏强
  注:本课为2009年4月10日于东北育才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名师展示课。
  课前准备:
  学生齐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回顾并感受苏东坡作品的深远艺术境界和独特的思想内涵。
  1.“大江东去”。
  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段。
  教学导入:
  在苏轼创作《前赤壁赋》的三个月后,又一篇名为“后赤壁赋”的佳作诞生在黄州,正如朱增泉所言:“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文赤壁》)《念奴娇》意欲入世而不可得的悲怨让我们还能读到苏轼的儒家“济世”之志,而《赤壁赋》则让我们看到黄州的歇息与思考之后,苏轼思想中“超然物外”的道家“避世”愿望。苏轼的思想复杂,还可从一道高考题中看出:
  用“儒、道、佛”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1999年全国卷)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参考答案: 儒、道、佛各方面都对苏轼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有人曾经这么评价苏轼:以儒治世,以佛修心,以道养身。那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作于1082年春天的《定风波》又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请大家齐读课文。
  一.疏通词意,赏读词句 
  1.注释背景: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气候和作词缘由。
  2.文本解读:
  ① 关键词语 上片:穿、打、吟啸、轻胜马、一蓑烟雨
  下片:料峭、相迎、萧瑟、向来、也无……也无
  ② 词句解读 你最喜欢的词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莫听穿林打叶声
  运用富有力度的动词“穿”“打”,渲染风强雨大的雨景,越发衬托苏轼的淡定从容。
  何妨吟啸且徐行
  “何妨”与上句“莫听”相呼应,又与下句“谁怕”照应,在苏轼看来,风再大雨再急,也不妨碍萧瑟春雨中的“偃仰啸歌”“舒步缓行”,外物难以萦怀。
  竹杖芒鞋轻胜马
  风雨途中,竹杖草鞋若是真“轻”,倒不合逻辑,而以“轻”字引出与“马”的比较,便含有委曲之意,此时倒十分切合苏轼“无官一身轻”的感受。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蓑”字量化烟雨,用字奇妙,于烟雨迷蒙中道出一种淡然从容,一种面对风雨无所惧怕的心志;更妙处在于把“眼前烟雨”与“平生”串连起来,扩展了词的境界,隐约流露出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此三句写雨后天晴,像极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