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素芭》教学实录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68 KB
评级:
时间:
2010/3/13 22:03:12
下载:
本月:1 总计:209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4820字。《素芭》教学实录(3篇)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素芭》是人教版高中课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小说代表作品。
泰戈尔把孟加拉中世纪著名的毗湿奴教派诗人琼迪达斯的格言——“人,是最高的真理”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他的诗作、小说洋溢着浓厚的人道主义风格。同时由于作者的诗人身份,他的小说是典型的“诗化小说”,如教学用书中指出“具有内敛、含蓄、隽永的美感特征,所以也就具备了一种朦胧的神韵”。这样一种意在言外的诗意美,和我们中国的诗歌的“象外之象”“题外之旨”的美学特征是一致的。我任教高二文科班,这个班的学生敏锐细腻,进入高二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天5分钟的古典诗歌鉴赏,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爱好。从预习交流中看出学生本能地喜欢这篇小说,但是说不出所以然来。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了解和分析。有了以下教学设想:
在学生对该小说的悲剧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情节补白、揣摩人物心理等阅读手段对小说深入体味,认识素芭的悲剧性形象,同时认识到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一切美好性灵的哀婉叹息。针对小说“诗化”特点,课堂创设多种朗读情境,引导学生在涵咏中感受、享受小说语言中浓浓的诗意。在学生心有戚戚焉之际,教师可以抛出一首自己改写小说片断的诗作,鼓励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改写小说。总之,本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由情节、人物、语言之“象”,入于本文悲悯诗意的“环中”,以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表达阅读体会领悟到的“象外之象”,变客观式阅读鉴赏为享受式、创造式阅读,以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
教学设计
一、情节补白,感受人物凄凉命运,感受印度女性命运的哀歌
二、深味人物,从眼睛到灵魂,重点讨论素芭的梦、素芭的成长。落实知识目标:理解小说中运用心理、幻觉等人物塑造手段。
三、 改写小说片断成诗歌,深味小说语言,深味文本的悲剧美。
整堂课要在紧紧围绕小说人物鉴赏的同时,突出小说悲剧美的体味,同时又有浓郁的诗情,每个环节用一首诗歌过渡,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创造激情和欲望。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读课文一次,课外查找泰戈尔的介绍以及收集摘录他的诗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讲授讨论,半课时点评学生诗作
教学实录1
师:齐读小说最后一节,请同学想象素芭嫁人后的命运。
学生:素芭将会陷入悲惨的境地,“除了心灵的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无声的哭泣。”
也有学生表示困惑,当场在座位上就提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小说中的丈夫马上可以再娶?为什么印度女性必须嫁人?明知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素芭的父母还“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教师拿起身边的《泰戈尔短篇小说》介绍说,揭露印度落后的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戕害是泰戈尔小说的一大主题。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印度的种姓制度。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这篇小说读出、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当时印度童婚制盛行,十岁出头的女孩子就得嫁人。二、女孩的地位很低,嫁人要破费家庭很多钱财,如小说第一章中的描写。三、女孩如果不能出嫁将是父母的耻辱,甚至会被逐出种姓。从文中素芭父母的不同态度也可以感受到印度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戕害,按常理应该母亲更爱自己的女儿,但母亲却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看做自己的奇耻大辱。
教师小结:幻灯展示泰戈尔《吉檀迦利》的一首诗歌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
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素芭》可以看做泰戈尔为印度女性不幸命运唱的一首哀歌,泰戈尔为印度女性所唱的哀歌一直到死前还未结束,因为他有生之年没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素芭》ppt15 人教课标版
《素芭》ppt14 人教课标版
《素芭》ppt13 人教课标版
《素芭》ppt12 人教课标版
《素芭》ppt11 人教课标版
《素芭》ppt10 人教课标版
《素芭》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
《素芭》视频课堂实录 人教课标版
《素芭》ppt9 人教课标版
《素芭》ppt8 人教课标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