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20个字。
  《永久的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而自然的描写方法,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的复杂的感情;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和文中的几个成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到文章的线索入手,然后围绕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亲人对他们的爱,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亲人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点
  1、从真实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复杂深沉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学习并掌握本文真实平淡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的线索;
  2、文中对母亲的描写不多,但感人至深,原因何在?
  教学准备
  预习、小黑板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子情深的由衷赞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反映母子情深的散文《永久的悔》。(板书:永久的悔 季羡林)
  2、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季羡林。大家请看课件,这位就是季羡林先生。上节课我已经布置了同学们预习新课,那么有哪位同学来说说本文的作者呢?
  明确: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1930年,考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并与其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清华"四剑客”。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福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3、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先生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深刻的地位。那么,让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季老先生的回忆。
  二、教授新课
  (一)字词积累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为黑板上加点的字注音,有谁愿意上来呢?(小黑板)
  够呛(qiàng) 模糊(mó) 轮廓(kuò) 耕耘(gēng yún)   简陋(lòu)   无缘(yuán)    唾手可得(tuò)   孤苦伶仃(língdīng) 立锥之地(zhuī) 懵懵懂懂(měng) 俯拾皆是(fǔ)  白面馍镆(mó) 寄人篱下(lí)
  (二)把握全文的线索
  1、请同学默读课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小黑板)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2)本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即这篇散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回忆儿时家里的贫苦生活→母亲把好吃的都让给了我,表现母亲对我的关怀→因为不能好好侍奉母亲,我的内疚之情→总体上,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板书主要内容包括:(1)回忆儿时家里的贫苦生活;(2)母亲把好吃的都让给了我,表现母亲对我的关怀;(3)因为不能好好侍奉母亲,我的愧疚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