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70个字。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重庆市丰都县董家中学伯志权13193292412
  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是有问题好还是没问题好?我想应该是读出问题才好。学生只有在阅读文章,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语文阅读水平,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但常常出现的是无问题可提的“无问题状态”或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游离于文本表面现象的“无意问题状态”。为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凸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我们认为,在学会提出问题中养成问题意识。问题的提出是第一步,是关键;一个问题昭示学生思维领域和方向,体现其思维品质;有时,一个好的问题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提出问题,需要对已有的知识透彻理解,需要勤奋专一的学习态度,需要极强的观察和洞察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更需要敢于创新的勇气和信心。提问可以从“十处”着手:
  1、文眼处。《乌篷摇梦到春江》文章结尾“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超甜,惟愿年年得相见。”作者情不自禁地直接抒发了对富春江的浓浓的眷恋之情。
  2、关键处。《故乡》结尾的议论是文章的关键处: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有画龙点睛之作用。“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认为,“路”是人“走”出来的,是人们现实行动的结果。
  3、对比处。《范进中举》写胡屠户采用对比:范进中举前,“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户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市侩形象在对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4、变化处。“但是”与“看”原本组成一自然段的两个词作者却有意地使之独立成段,意在引人注目,文章内容自然完成由静画面到动画面的急转。
  5、矛盾处。《卖火柴的小女孩》前文写小女孩“不敢抽出一根火柴”,而后文写小女孩“不停地擦火柴,直至擦燃一大把火柴。”在矛盾之中凸显文章主旨。
  6、重复处。《行路难》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反复使用,再现了李白面对眼前现实,深感到人生道路艰难重重的内心以及遭权贵排挤打击的愤懑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